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0-05-18 15:40:53点击次数:5331次
一、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生产与出口的状况
(一)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生产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中国食品包装机械起步于1958年。在这之前,生产食品 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前店后厂,只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没有机械作业。1958年大搞技术革新才由各企业自行研制了 —些简单的食品机械。1958年以前除了药品和极其简陋的化 妆品机械以外,没有其他包装器械在运行,前者也只是极少量 地使用机械包装。到1982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才有所发 展,但都是些简单的包装机械,连24头的灌装机都不能生产, 年产值才3亿元人民币。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发展,食 品和包装机械工业随即迅速发展,工业产值年增长速度超过 30%。进入9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末期,买方市场逐步 形成,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产量 和品种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包装生产基础太薄弱, 在产品规格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食品工业 和包装工业的需求。
我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8. 82亿美元,除其中占很大比 重的工业炉外,还有3亿多美元,占当年食品机械国内总产值 的17% ;包装机械1998年出口 0.45亿美元,占当年国内包装 机械总产值的4%左右。2001年中国内地食品包装机械进出 口总额30. 58亿美元,比上年的27. 37亿美元增长11.73% , 其中进口 14.85亿美元,比上年的14. 42亿美元增长2.98% ; 岀口 15. 73亿美元,比上年的12. 94亿美元增长21.56%。食 品机械进口额2001年继续增长,进口额为5.3亿美元,比上 年的4. 4亿美元增长20. 45% ,出口额较上年的12. 9亿美元 增长13. 18% ;大食品机械出口 1. 14亿美元,较上年的0.89 亿美元增长12. 8%。包装机械进口出现下降,为9. 56亿美元, 比上年的10亿美元降低4.4% ;岀口保持增长为1. 10亿美 元,较上年的0. 85亿美元增长29. 41%。截止到2001年,我国 内地食品和包装机械的销售额已达353亿元人民币(产值350 亿元,其中包装机械172亿元),即在1989 -2001年的12年 间,销售额增长了近12倍。进入21世纪,食品和包装机械市 场仍处于旺盛期,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3个 百分点。以2001年为例,行业内共有企业6000多家,较大的 企业有371家。与食品和包装机械协会有联系的企业3000多 家,会员企业1290家,产品销售收入101.98亿元,较2000年 同比上升16. 96%.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和包装机 械的生产和出口,其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二)我国食品包装机械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差、技术合 量低
总体来说,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和结构调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产 品结构上,与国际先进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存在 “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我国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单机多.成套流 水线少;通用机型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机械和包装设 备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 产率的产品少;发达国家无论技术简单还是高技术附加值的 产品门类均较为齐全,产品系列依市场需求而派生,配套性 强。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重 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研究创新不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 时提供产品,影响了产品岀口。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占职 工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 ,而其中真正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 为数太少。发达国家生产企业都比较重视产品研究开发,如德 国海德堡集团雇员1200 A,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就占800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产品技术含量 低,造成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 现为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 件寿命短,无故障时间短。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可靠性标 准,少数产品制定的可靠性标准无故障时间也比发达国家低 很多,只是发达国家的12% -13%。性能上的差距的主要表现 在生产能力低,能耗高。如啤酒生产线生产能力比国外低 50% ,国产设备耗电量为发达国家的6倍,洗瓶机用水量为国 外产品的4倍。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还表现在髙新技术应用少、 自控技术差、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 20年左右。品种差距也较大。发达国家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 有多种,而且成套数量多,新机型不断涌现。与之相比,我国食 品和包装机械品种及配套数量少,约为国外品种数的一半。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尚无真正从事食品和包装机械研 究的实验室,产品发展主要是仿制、测绘国外产品,稍加改进 进行国产化。国外一些大公司实验研究手段很完备,我国生产企业基本不具备实验研究设施,研究所实验研究手段也不完 备,只有个别大专院校。近几年增添了一些实验研究设备,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相差甚远。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科 研,开发投入少,按规定技术开发投入可占销售收入的3%,但 大多数企业做不到,而发达国家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比例达8% - 10%心因此国内企业开发手段落后,部分企业开 展了 “甩图板工程”,真正使用CAD的极少,而对发达国家而 言,CAD只是产品设计的一种基本手段。国内科研投入少,则 产品开发少有创新,难于提高水平,而开发手段落后,投入少, 使新产品开发不但数量少,而且开发周期长。
(三)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管 理水平低
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比较,在 经营规模方面的差距,主要是集中度不高和人均劳动生产率 低。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企业从数量上看还是不少的,有6000 多家,比一般发达国家都多,但总产值却低得多。我国食品和 包装机械生产企业年产值一般在几百万元到千万元之间,超 过5000万元的为数不多,低于100万元的企业数占相当比 例。我国只有少数企业人年均劳动生产率可以达到10万元, 比发达国家差得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意大利的生产企业 年产值平均在0 5 -0. 7亿美元,德国海德堡集团1200人,年 销售收入22 -23亿美元。从布局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 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辽宁、北京、 河南等省市,上述八省市生产企业占全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 产企业总数的64% o而西北地区如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 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省区的生产企业只占总数的0.8%, 分布很不均衡。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实行科学规 范管理,例如瑞士布勒公司目前在10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有 子公司,以追求生产技术先进和髙效率而著称,从零部件投 入、产岀,到半成品库存等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形成了一套 自上而下的调度、统计、生产、营销自动化管理网络,完全实现 了现代化文明生产,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同行业的 20 -30倍;仅总部就有90%的产品出口。我国食品机械行业 历史短,企业大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生产经营经验,企业过 多地关注扩大产量,对通过内部挖潜来提高技术水平不重视, 生产效率低,效益差。全国行业内出口产品的产值仅占总产值 的10%。发达国家食品包装机械生产重视信息的收集,一般公 司都有专门的搜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的机构,并及时为公 司决策提供可靠有据的市场预测分析。中小型企业采取加盟 协会或集团来获取所需信息及对外宣传自己的产品。我国食 品机械企业信息闭塞,尚未建成必要的信息系统,信息来源渠 道单一;行业间、行业内部、企业与科研院所缺乏联系沟通;企 业既不了解国内同行业的情况,更缺乏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了 解。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闭塞必然导致落后于国际水平和 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局面,没有先进的食品机械产品就没有现 代化的食品工业,同时也没有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生产与出口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组合资源,实施规模化、集团化生产
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的企业约有6000多家,上规模的企业有300多家。综合排名前50名重点骨干企 业的生产集中度仅占40% c通过对未来10年中国市场的研究 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比较,到2005年排名前50家企业的生 产集中度可达到50% -60%.在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 力不够雄厚的状况下,可以釆取集中的方式,壮大企业规模, 也可以通过以较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企业,扩大规模,还可 以用技术较为先进的产品作为龙头,重点发展扩张,以较短的 时间形成规模。总之,要从现在着手,可对现有企业通过协作、 合并、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朝规模化、集团 化发展,以追求规模效益。对于那些有一定技术和生产能力、 管理较好的企业,可采用为大型机械企业提供零配件生产的 模式c而对于那些技术落后,企业管理水平差的企业,要坚决 实行关停并转。
(二) 明确发展方向,拓展产品出口的途径
由于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在短时间 内无法在高精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但是可以集中发展 那些技术适中、价廉物美,适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条件的 产品。今后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前景广阔,部分设备也可 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空挡向发达国家出口 o2001年3月,我国 行业协会组团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包装机械展。展览期间,不 断有外商光临中国展台,其中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土耳其、 马其顿、以色列等国的商人都希望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 国外总代理。加入WTO后,企业对外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食 品和包装机械的出口将进一步扩大。如果我们设备的技术水 平、稳定性、可靠性有较大提高,台资、外资企业转向采用国产 设备,就会是一个可观的市场。由此,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 品的出口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把适合发展中国家的 那些技术适中、价廉物美的产品作为重点,加大发展力度;二 是通过培训建设一支精通WTO规则、素质良好的销售队伍: 三是加强销售后的跟踪服务,以信誉占领市场。扩大国际市场 的份额。
(三) 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这是能不能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无论什么产 品都必须以质量为生存的前提。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大都是在 借鉴进口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与国外差距较大或空 白的,如一些技术密集的高档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产品,进口 不可避免。这些设备不仅提供食品新的食用方法、加工方法、 包装方法,并且带来了新的管理、新的观念。应勇敢面对现实, 积极改变这种状态,提髙产品开发能力,积极在引进技术的基 础上,消化吸收,由逐步摸透到全面掌握。对有一定基础但与 国外同类产品有一定差距的产品采取学习借鉴的方式,加强 相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鼓励开发创新,形成自己的 创新能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要加快实现机电一 体化、智能化,向产品信息化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加快企业 IS09000认证进度。同时,要扩大国内市场,随着农业产业化的 深入发展和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技术设 备的采用将是大勢所趋,国内产品如不能及时满足需求,就会 失去这部分市场。那对我们企业的损失将是重大的!
(四) 加大食品包装机械成套设备的开发与生产
近十余年来,国际食品包装界十分重视提高食品包装机械及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和多功能集成能力,为市场开 拓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商品提供及时灵活应变的生产手段。同 时基于合理简化包装和优先包装工艺方法的实际需要,不断 探索,明显地加快了自身技术革新的步伐。今后的重要发展方 向是建立多样化,通用化,多功能集成化的包装机械新体系。 通过釆用新技术,改变模块的类型、数量、位置来变换系统的 工艺过程及整体功能,使之成为带有一定柔性的通用包装机, 实现一机多能,以便用较少投资达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包装 的目的。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可以确认下述3大类型包装机仍 是适合食品销售包装的优秀机种,且可认为是今后漫长发展 历史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主导机型,即立式袋(盒)成型充填 封口机,卧式袋(盒)成型充填封口机,卧式接缝裹包机。据报 道,长期以来,这3大典型机种在国内外市场上举足轻重,前 景喜人,第二种最为突出,方兴未艾。以外,无茵包装技术正以 惊人速度在液体饮料和液体副食品等领域推广应用,将来有 朝一日,一些黏度较髙的食品,颗粒与液体混合的食品,以及 固体的食品也将逐步釆用无菌包装。市场前景同样看好,相关 企业应重点开发。
(五)以市场为导向,2-3年内重点开发市场需求旺盛的 食品包装机械
一是啤酒与饮料灌装成套设备。目前,全国的主要啤酒厂 有近千家,饮料厂2000余家。啤酒灌装机械成套设备应重点 开发年产5万吨的中型设备和适度发展年产10万吨以上的 大型设备。高速、低损耗、计量精确、能自动检测等多功能、全 自动化设备的前景看好。饮料机械要适应“集中生产主剂,分 散灌装饮料”的发展方向,开发现场调配啤酒、饮料的技术和 设备。
二是食品生产包装成套设备,以屠宰及肉类加工与包装 机械为主。家禽家畜屠宰机械、肉类加工机械、精制肉深加工 机械与分包装机械是开发方向。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平价商场 更需要包装出售这些产品,亟待包装机械面世。近几年来,城 市和农村大力发展饲养、屠宰一条龙的养殖业,迫切需要完善 中、小型家禽家畜屠宰加工包装设备,新购大型屠宰设备.发 展分部位分割加工技术设备、包装设备、火腿、肉肠等精制加 工包装机械,市场前景也颇为广阔。
三是粮食及食用油深加工包装市场。预计在新世纪初对 这些产品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此外,市场上粮食的 中小型包装较受欢迎,需求量很大。因此,开发适用于不同状 态物料、不同包装重量的系列包装设备前景广阔。
四是果蔬加工保鲜技术设备。预计未来市场上需求的这 类产品包括:菜蔬果品分级技术设备、髙效率榨汁技术设备、 节能的浓缩技术设备、经洗净及挑选的袋装鲜果蔬和速冻蔬 菜及脱水蔬菜的技术设备,大幅度降低果蔬、粮食、肉类.鱼 类、蛋类等食品原料损失的加工机械,釆用气调、C°60辐射、硫 化床等的技术设备和新型实用储藏保鲜技术设备,果蔬加工 保鲜运输链设备,如气调保鲜低温库设备、冷藏冷冻运输车、 冷藏柜、厨房冰箱等系列设备。为了赋予知识更高的价值,埃克森美孚公司更是一 直遵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是企业惟一的 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教育每一 位员工,使他们懂得,公司的全球使命是“努力成为 世界上最优秀的石油公司,为股东进行稳健的投资, 提供丰厚的回报。”为此,公司制定了完成这一使命 的教育培训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加速公司所 需商业技能的发展和知识传播的教育培训系统。”通 过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公司业务要求的知识和 技能,达到一致的目标和投入;有潜能的人才得到发 掘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公司未来的中坚力量;留住 了高素质的人才,降低了人才流失率,形成了人才兴 企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从而为企业赢得了重大的发 展机会。
本文源于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