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755-88840386
工业自动化称重仪表 分类
首页 > 学习专题 > 专业技术专题 > 工业自动化称重仪表

称重传感器产生滞后误差的主要因素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1-12-27 15:03:34点击次数:2350次

(1)称重传感器弹性元件承载面与下压垫接触面设计不合理,主要是接触面积过大,压垫材料摩擦系数大等,当弹性元件受载时,底面必然产生一个向外移动的力矩,在卸掉载荷时由于底面摩擦力矩存在,使底面向回移动的力矩小于变形时向外移动的力矩,阻滞了弹性元件变形的恢复而产生滞后误差。

(2)弹性元件应变区与支承边界设计不合理,固有滞后大,比较典型的结构就是轮辐式称重传感器。轮箍变形位移量与其刚度密切相关,刚度大,变形位移小,底摩擦作用时间短,轮辐应变恢复快,滞后小,反之滞后大。因此,轮毂、轮箍刚度应足够大,确保轮辐与轮毂、轮箍连接处转角为零。轮辐是应变敏感部分,其变形量与轮辐长度L成正比,与截面积A成反比。因此轮辐长度L小截面积A大,变形量小,应变恢复快,滞后小。轮辐高度h与厚度b之比(h/b),与称重传感器滞后的关系不可忽视,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h/b的比值,剪应力τ和弯曲应力σ均改变,对滞后有一定影响。所以在轮箍刚度足够大时,适当增加轮辐的剪应变,降低弯曲应变,可减小滞后。

(3)双剪梁型称重传感器边界条件对滞后的影响。双剪梁弹性元件与底座接触面的滑动是产生滞后误差的重要原因。在加、卸载过程中,双剪梁弹性元件与底座滑动方向相反,因此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摩擦力方向也相反,正是此摩擦力造成应变区剪应力变化。接触面摩擦系数大,随着载荷的增加滞后的绝对值由小变大。盲孔中心到弹性元件端面的距离太小,底摩擦力对应变区影响较大。减少滞后误差的方法:

(1)尽量减小弹性元件与底座的摩擦系数。

(2)优化结构参数,使底摩擦力对应变区影响最小。

(3)预紧力应足够大,尽量约束弹性元件滑移。

(4)对机械加工形位公差的要求尽量高一些。其影响突出的表现在圆环式、板环式弹性元件上,当两端加载螺纹不同心时,真正通过弹性元件的

载荷值与计量轴线偏α角度,随着载荷的增加,α夹角逐渐变小,有效计量载荷不断加大,使输出呈递增的抛物线。

(5)称重传感器弹性元件上的保护外壳、密封膜片应设计合理尽量不影响灵敏度。若有不正确接触或承受一定应力,都会产生阻滞弹性元件变

形恢复的力或力矩,而产生滞后误差。

(6)合理选择弹性元件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减小材料本身的弹性滞后。例如应用最为广泛的合金结构钢40CrNiM0A,其弹性滞后与其微观组

织有关,不同的回火温度得到不同的金相组织,有不同的弹性滞后,其值最大可达0.11%。

 

本文源于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关键词:称重传感器,称重控制仪表,重量变送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More» 相关产品推荐

在浏览器打开×